2023年污染防治攻堅戰“夏季攻勢”縣級二十佳典型案例
張家界市永定區:排查整治污染地塊 精心守護綠水青山
一、基本情況
湖南是有色金屬之鄉,張家界市永定區鎳、鉬、釩等礦產資源豐富,歷史上礦產資源開采加工遺留的土壤污染問題突出。尤其是2005年前后,天門山周邊區域鎳鉬釩礦偷挖盜采和非法加工現象非常嚴重,經區委區政府強力整治,非法開采加工點被全部關停取締,但是關停后遺留的大量廢渣和污染地塊,對周邊農田耕地和水體造成重金屬污染,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群眾身體健康。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防范化解生態環境風險隱患,區委區政府下定決心統籌推進污染地塊排查整治,努力繪就土壤常凈萬物生的美麗生態畫卷。
鎳鉬礦棄渣場污染地塊整治前照片 天門山鎮黃莊煉釩廠污染地塊整治前照片
二、主要做法
強化領導,高位推動。區委區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把“旅游提質、三產融合、城鄉統籌、綠色崛起”作為發展戰略,要求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打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和“三管三必須”要求,成立了區委書記任組長,區長任第一副組長的突出環境問題整改工作領導小組和污染防治攻堅指揮部,出臺了《張家界市永定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責任規定》《張家界市永定區較大生態環境問題(事件)責任追究辦法》《張家界市永定區污染防治攻堅績效考核辦法》,區委常委會、區政府常務會定期研究部署污染防治攻堅工作。
統籌規劃,精準施策。一是全面開展污染地塊排查,建立問題清單,制定整治任務書、時間表、路線圖。2021年6月區政府組織編制并批準實施《張家界市永定區歷史遺留礦山重金屬污染防治十四五規劃》。二是委托專業機構編制污染地塊整治方案,嚴把整治工藝技術關,確保精準治污、科學治污。
加大投入,有力保障。一是積極爭取上級專項資金支持。2017年以來,永定區土壤污染治理項目累計獲得中央財政專項資金支持近2億元,為緩解地方財政壓力,全面實施污染地塊整治項目,打下了堅實基礎。二是克服困難,優先保障財政生態環境保護支出,將污染地塊治理、污染耕地和“鎘大米”管控等環保整治項目投資納入財政預算,確保工作順利推進。
三、工作成效
十三五以來,區政府對原天門山鎮黃莊煉釩廠、原張家界冶煉廠等污染場地進行了治理修復,對天門山周邊區域鎳鉬礦偷挖盜采遺留的約80萬方廢渣進行了安全填埋和生態修復,累計治理修復污染地塊9個,完成投資約1.5億元;正在組織實施修復治理的污染地塊7個,計劃投資約1億元。納入2023年省、市污染防治“夏季攻勢”任務清單的永定區西溪坪街道郭家溪鎳鉬礦棄渣場整治項目,于2022年9月開工,2023年8月竣工,累計安全處置鎳鉬礦廢渣11萬方、生態修復面積36000㎡,完成投資約1600萬元,目前正在組織效果評估和驗收銷號工作。
鎳鉬礦棄渣安全填埋場照片 天門山鎮黃莊煉釩廠污染地塊整治后照片
西溪坪街道郭家溪鎳鉬礦棄渣場整治后照片
區委區政府以非常手段全面關停取締鎳鉬釩礦非法開采加工點,并一屆接著一屆干,歷經十多年的“綠色接力”,天門山周邊區域生態修復和遺留污染地塊治理成效斐然,昔日滿山“傷疤”重現綠水青山,一片生機盎然,天門山景區成為永定區一張最靚麗的名片。
遙望天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