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省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第0158號提案的答復
- 索引號:430S00/2024-180399
- 題裁分類:
- 發布機構: 湖南省生態環境廳
- 發文日期: 2024-09-04 11:30
- 主題分類:
- 主題詞:
- 名稱: 對省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第0158號提案的答復
民建省委會:
你們提出的《關于加強新污染物風險評估與綜合治理的建議》的提案收悉,我廳高度重視,結合省科技廳、省農業農村廳等部門會辦意見,經認真研究,現答復如下:
黨的二十大將開展新污染物治理作為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的重要任務進行了部署,我省高度重視新污染物治理,印發《湖南省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從頂層制定了以環境風險預防為主的治理策略,構建以“篩、評、控”為主線的環境風險防控思路,提出覆蓋源頭、過程、末端環節的全過程治理舉措,在治理體系、調查監測、源頭管控、過程控制、末端治理、能力建設等6個方面作出了具體安排,統籌推進我省新污染物治理。
一、關于“強化新污染物治理科技支撐”的建議
一是開展新污染物治理科技攻關。聚焦新污染物治理的關鍵技術瓶頸,省科技廳組織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開展聯合攻關,著力突破高效、低成本的治理技術。2023年以來,在重點領域研發計劃項目已布局“典型農區水土環境新污染物高效篩查技術研究與產品創制”“郴州地區重點流域新污染物的檢測識別與智慧管控”“城鎮污水處理系統新污染物全過程調控關鍵技術研究”等項目。省生態環境廳正在制定《新污染物環境調查監測技術指南》等地方標準,推動新污染物治理取得新進展。二是培育新污染物治理領域科技人才。省科技廳加強科技人員培養,在創新型省份建設專項支持“洲灘濕地高關注新污染物靶向修復”等杰出青年基金項目,揭示高關注新污染物多要素多過程協同轉化機制及影響規律,通過科學設計和實施風險評估方案,準確掌握新污染物的來源、遷移轉化規律及其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的影響,為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提供技術支撐和理論指導。三是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我省強化企業新污染物風險管控創新主體地位,推進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的協同合作,完善新污染物治理科技企業孵化平臺,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聯合承擔新污染物治理重大科技項目。緊扣創新主體需求,鼓勵技術轉移機構加強新污染物治理關鍵技術推廣,推動新污染物數據庫資源的開放共享服務,著力提升新污染物綜合治理服務能力。
二、關于“完善新污染物治理體系”的建議
一是建立健全新污染物治理機制。已建立由省生態環境廳牽頭,省發改委、省科技廳、省農業農村廳等13個省直單位為成員單位的新污染物治理跨部門協調機制,統籌推進新污染物治理工作。強化政策協同,推動藥品、化妝品、農藥等監管領域新污染物治理工作;完善考核機制,新污染物治理工作已納入“污染攻堅戰”考核體系。當前正在建立新污染物風險評估和治理制度,逐步強化我省新污染物來源、類型、分布等系統性監測網絡與數據庫構建。二是制定部門執法計劃。各相關省直部門按照“雙隨機、一公開”要求,加強涉新污染物執法工作。省生態環境廳已將新化學物質環境管理事項納入環境執法年度工作計劃,依法嚴厲打擊已淘汰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非法生產和加工使用等違法違規行為。省農業農村廳開展動物及動物產品獸藥殘留監控計劃和動物源細菌耐藥性監測計劃,獸用抗菌藥減量工作抽查已納入全年“雙隨機、一公開”行政檢查計劃。三是加強新污染物治理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及幫扶指導。省生態環境廳成立由省環科院、湖南大學組成的省級技術團隊,在2023年、2024年連續兩年開展的化學物質環境信息統計調查中,組織專題培訓、編印“口袋書”、實時答疑、技術幫扶,并對調查數據實施了質量控制等,圓滿完成首輪化學物質環境信息統計調查工作。有序開展新污染物環境監測工作,制定了2024年新污染物環境監測試點方案并予以實施,組織了兩期新污染物環境環境監測分析技術培訓,積極推動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積極籌建新污染物監測、識別與防控重點實驗室建設。3次邀請生態環境部幫扶組專家等來湘指導幫扶化學物質調查及數據溯源工作,進一步提高我省新污染物治理相關人員的專業水平。
三、關于“加強新污染物全過程管控”的建議
一是嚴格源頭管控,防范新污染物產生。通過嚴格新化學物質環境管理,嚴把“準入”關,減少新污染物的產生。我省嚴格實施《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24年本)》,對屬于淘汰類的落后工藝技術裝備產品相關項目禁止投資。省農業農村廳嚴把農藥生產許可關口,全省現有農藥生產企業39家,生產范圍均無《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淘汰類的農藥產品,持續推進農藥減量增效。建設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示范區,示范帶動全省綠色防控。培育扶持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組織,帶動提升統防統治服務能力和水平。二是強化過程控制,減少新污染物排放。省生態環境廳督促行政區域內所有使用或排放《優先控制化學品名錄》《重點管控新污染物清單》所列化學物質的排污許可重點管理企業,嚴格落實清潔生產審核及改造要求。省農業農村廳加強獸藥、農藥及抗生素等化學產品的過程控制。全省14個市州99個縣市區開展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行動;創建128個綠色防控示范區,開展水稻、油菜、豇豆等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試驗示范,推廣抗性品種、理化誘控、科學用藥等綠色防控技術;在8個縣市區開展近20種藥效的防治試驗、新藥實驗示范及推廣工作,科學用藥指導,減少化學農藥使用。三是深化末端治理,降低新污染物環境風險。省生態環境廳已將重點管控新污染物的企事業單位納入重點排污單位名單,要求依法履行自行監測、信息公開等生態環境法律義務,采取措施防治環境污染,防范環境風險。省農業農村廳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及抗微生物藥物環境污染防治監管,扎實開展市縣級農產品質量機構能力提升三年行動,部署實施了全省定量檢測任務及風險監測評估。強化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工作,全省建設回收站點27285個、歸集貯存站449個,2023年回收農藥包裝廢棄物2179.9噸,回收率67.8%。四是做好新污染物治理的宣傳引導工作。借助官方網站、官微、微信公眾號、微博和電視媒體、宣傳海報等多種途徑,通過科普視頻、科普文章、廣播和電視媒體、訪談等方式,開展新污染物治理宣傳。
下一步,我們將著力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強化思想認識。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污染物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認識新污染物治理是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建設美麗中國的必要要求和重要內容,全力推動新污染物治理工作,確保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新污染物治理的各項決策部署取得實效。二是健全制度體系。加強對新污染物治理的統籌協調,依據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的要求細化分解年度目標任務,明確部門職責,強化協調聯動,抓好工作落實,推動相關部門和各級政府建立監管協作和聯動工作機制,共同形成新污染物治理合力。持續開展新污染物治理跨部門聯合行動。三是加強能力建設。一方面是加強對新污染物的監測能力建設,將新污染物納入現有的環境監測系統,新增購置一批典型新污染物監測設備,完善監測網絡體系。另一方面是加強專業隊伍建設。開展新污染物環境管理人才培養,加強行政監管和執法能力建設,建立一支穩定的專職專家技術團隊,鼓勵企業技術團隊針對企業的管理和技術開展培訓。四是拓寬資金渠道。建立以財政投入為主的多元可持續資金保障制度,統籌各類財政資金,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優先支持新污染物環境調查、監測、風險評估、管控治理、試點項目。營造有利的市場和政策環境,鼓勵社會資本進入新污染物治理領域,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新污染物治理的信貸支持力度。五是加大科技研發。堅持科技創新與應用相結合的原則,進一步在項目支持、平臺建設、人才培養、成果轉化等方面,加大新污染物治理的推進力度,解決一批新污染物治理領域的重大技術難題,積極探索有效的治理途徑和模式,為美麗湖南提供科技支撐。六是加強宣傳引導。充分發揮各種各種宣傳媒體作用,采取多種形式廣泛宣傳、科普新污染物治理知識,引導公眾科學認識新污染物,樹立綠色理念。
1
湖南省生態環境廳
2024年9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