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縣游家鎮污水處理廠入河排污口設置擬審批公示
經審議,我廳擬于近日內批準新化縣游家鎮污水處理廠入河排污口設置,現就論證報告相關情況予以公示5個工作日。如有意見,請在公示期內向我廳來信來電進行反映。
聯系地址:長沙市萬家麗中路三段118號 郵編:410014
聯系電話:0731-85698079
聽證告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自公示之日起五個工作日內申請人、利害關系人可對以下擬作出的入河排污口設置批復決定提出聽證申請。
項目名稱 |
新化縣游家鎮污水處理廠入河排污口設置論證 |
設置地點 |
新化縣游家鎮區東北部七畝大丘水塘南部 |
建設單位 |
新化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
論證單位 |
湖南葆華環保有限公司 |
入河排污口概況 |
1、排污口坐標:E111°15′52.049″,N27°48′12.820″ 2、排污口設置類型:新建(補辦手續); 3、排污口分類: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排污口; 4、排放方式:連續排放; 5、排污口入河方式:尾水經DN400管道排入濕地后最終排入游家鎮資江左岸。 6、排污口論證范圍:論證范圍為本入河排污口入資江上游850m至下游5.5km處(白沙洲湖入資江處),全長6.35km,論證范圍內無大型支流匯入。 7、排污口排污限值:采用預處理+一體化AAO+UV消毒處理工藝,污水排放濃度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中一級 B 標準 |
主要影響分析及水環境保護措施 |
一、主要影響分析 (一)入河排污口設置對水功能區水質及下游斷面的影響 根據論證報告:本項目的建成,提高了片區污水收集效率、提高污水處理效率,減少了新化縣游家鎮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排的現象,通過污水管網將污水收集至污水處理廠處理,尾水滿足《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及修改單中一級B標準,年總排放COD13.14t、氨氮1.752t、總磷0.77t;年削減COD35.04t、氨氮7.3008t、總磷0.55t,顯著地削減了新化縣游家鎮規劃收水范圍內生活污水中污染物排放量,對資江水質具有改善作用。同時根據預測結果可知,本項目污水處理廠正常排放情況下,資江COD、氨氮、總磷均滿足《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III類標準,其中在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段COD、氨氮、總磷均滿足《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II類標準,不會改變所在資江段的水域功能。又根據前述水域納污能力及限值排污總量計算,工程河段水域納污能力未超限。因此,新化縣游家鎮污水處理廠對水功能區水質影響較小。 (二)入河排污口設置對水生生態的影響 根據論證報告,本項目對水生生態影響較小: 1、對河流水文情勢的影響 根據現場調查,本工程建成后全廠廢水排水量600m3/d,折合0.00694m3/s,資江枯水期多年平均流量為273m3/s,本工程排水流量遠小于資江最小流量值,因此項目排水對資江水文情勢無明顯影響。 2、對魚類等水生生物繁殖的影響 水污染對魚類的生理活動會產生一定影響,一般分為急性毒性、亞急性毒性、慢性毒性。在COD、總氮、氨氮、總磷這幾個指標中,對魚卵孵化和仔稚魚早期發育毒性最大的是氨氮。本項目為生活污水處理廠,尾水處理后達標排放,排放水質簡單,不含第一類污染物。相對于未建成生活污水處理廠之前,氨氮排放量是減少的,對資江的水質會起到改善作用,對魚類的繁殖影響甚微。 3、對水生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排放的尾水進入保護區后被迅速稀釋,其影響范圍主要在排污口鄰近水域,導致該區域營養物質增加,引起浮游生物、底棲動物、水生植物生物量增大,但是多樣性將下降。魚類中濾食性種類增加,雜食性和草食性比例將降低,多樣性有所下降。總體來說,排污口附近水域水生生物多樣性下降,但對整個保護區的生物多樣性影響有限。 (三)對下游的種質資源保護區的影響分析 根據論證報告,新化縣游家鎮污水處理廠排污口入資江處下游約5.3km為資江新化段鱖鲌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距實驗區5.3km、距核心區19.3km),其目標水質要求為III類。新化縣游家鎮污水處理廠的建成運行,顯著地削減了新化縣游家鎮規劃收水范圍內生活污水中污染物排放量,對資江水質具有明顯的改善作用。根據預測,本項目正常排放情況下,資江COD、氨氮、總磷均滿足《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III類標準,至本次論證排污口下游5.3km斷面水體水質已接近于背景值,未改變水功能區水質目標。同時,本項目不產生溫排水,不存在溫排水影響水生動植物、魚類等敏感生態影響問題;本項目污水處理廠沒有排入典型鹽類污染物,資江水量豐沛,水質較好,水動力作用和稀釋能力較強,不會造成資江富營養化現象。因此,新化縣游家鎮污水處理廠尾水正常排放,不會對下游的種質資源保護區產生影響。 (四)入河排污口設置對地下水的影響 根據論證報告:本項目排污口河段不屬于飲用水源保護區及其他需要保護的熱水、礦泉等區域,濕地和排污口附近沒有地下水出露點,工程對地下水的影響時段主要為生產運營期。一般情況下生產營運期廢水處理設施區發生的“跑、冒、滴、漏”和廠區內污水輸送管線破裂將會導致土壤中的污染物隨雨水淋溶滲入含水層,污染淺層地下水。項目廢水主要污染物為COD、氨氮,不含特殊有機物和重金屬;對廢水收集管道做好密封及防腐,確保無管道腐蝕、滲漏現象;根據防滲方案,一般生活辦公區域采用抗滲混凝土施工,厚度大于50mm,上部鋪設防水瓷磚,防滲系數一般可達到10-7cm/s數量級及以下;生產區地面設置基礎防滲,采用防滲標號大于S6(防滲系數≤4.19×10-9cm/s)的混凝土進行施工,混凝土厚度大于15cm;針對廢水收集管道,沿管道鋪設的位置進行地面混凝土硬化處理,同時沿管道設置廢水收集槽,防止管道破裂時污水擴散,廢水收集溝渠采用防滲標號大于S6(防滲系數≤4.19×10-9cm/s)的混凝土進行施工,混凝土厚度大于15cm,地下管溝底部需要進行防滲處理。 采取上述措施后,正常情況下不會污染地下水,同時做好廠區的防雨措施,防止雨水淋溶污染物下滲。尾水通過管道排入七畝大丘水塘,最終排入資江,地下水與地表水交換較少;項目營運期間,全廠廢水經廠內廢水處理設施后排入資江,污染物排放濃度均符合《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及修改單中一級B標準。項目經處理后的尾水污染物濃度較低。因此不會造成地下水的污染。 (五)入河排污口對防洪、通航的影響分析 1、對防洪的影響分析 根據論證報告:本項目設計排入資江的污水量為600m3/d,即 0.00694m3/s,資江枯水期多年平均流量為273m3/s,排放的水量相對資江來說極小,對資江的水量沖擊影響極小。排污口入資江處所在河段兩岸穩定,河道通暢,而本項目排污口設計流量及流速較小,且借用調蓄池后經閘閥作為過水通道排入資江,不會對河床產生沖刷和淤積影響。本項目不在河岸上設置構筑物,排污口標高169m,資江新化段洪水警戒線168m,不影響資江的正常行洪。基本不會對河流行洪及防洪產生影響,符合防洪要求。按照《新化縣城市總體規劃》(2001-2020年),縣城防洪標準按50年一遇進行設防。項目排污口區域正在建設資江河堤,防洪設施滿足流域開發規劃和城市跨河建設的需要。 2、對通航的影響分析 根據論證報告:本項目排污口設置于資江的左岸岸邊,尾水岸邊排放,排放量很小,不會對資江通航造成影響。 (六)對控制斷面水質影響分析 根據預測分析,項目廢水排入資江后,經擴散和水體自凈后,廢水達到銀星渡口考核斷面時,對水體污染物的貢獻值較小,水體水質以現狀水質為主,不會給資江造成影響,項目廢水對其影響甚微。因此,本入河排污口廢水排放對常規水質監測斷面的水質影響較小,水體水質以現狀水質為主。同時,項目排污口為補辦,根據項目建成后(2022年9月至今)婁底市生態環境局發布的環境質量公報結果,銀星渡口斷面可穩定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III類標準,項目對控制斷面基本無影響 (七)對第三者權益的影響分析 1、對下游取水單位的影響分析 本項目污水處理廠排污口論證區域下游無大型灌溉集中取水口,不涉及堤壩。項目論證范圍河段內存在一個建豐村供水工程,供水對象為游家鎮建豐村,設計供水規模200m3/d,供水人數2545人,在下游3.05km處的資水左岸。根據預測結果,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斷面可穩定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II類標準,項目對飲用水源取水口影響很小。 2、對周邊農業用水的影響分析 根據分析,新化縣游家鎮污水處理廠尾水正常排放的水質能夠滿足《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5084-2021)標準,不會對周邊農業用水產生不利影響。 (八)事故及應急措施分析 水環境風險分析 根據國內外污水處理廠運行情況的調查,在污水處理廠運行期間,發生環境風險的可能原因主要存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1、發生大面積停電事故 電力是維持污水處理系統正常運行最重要的一環,供電系統發生故障將導致泵站、格柵和曝氣機等設備無法運行,污水處理廠將無法正常處理污水。 2、進水水質不達標 進水不達標主要有著以下情形: (1)城市建設和工業發展的快速推進,導致污染物排放量加大。城市化過程中,由于快速規模擴張和環境管控不完善,產業和居民用水量的增加以及工業廢水的排放都可能使污水處理廠承受更大的壓力。 (2)居民意識的欠缺以及亂排亂倒的行為。一些居民缺乏環保意識,對于廢水的排放并不重視,往往直接將生活污水排入下水道。此外,一些商業場所和餐飲業也存在亂排亂倒的現象,導致進水濃度偏高。 (3)城市下水管網老化和設施不完善。由于城市建設的快速推進,城市下水管網的老化和設施的不完善會導致污水流入處理廠之前被額外污染。 3、水量超過園區污水處理設施處理能力 隨著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居民和商業用水量均在不斷增加,從而導致廢水產生量也在不斷增加,進水量存在著超過污水處理設施處理能力的風險。 4、設備故障及檢修造成出水水質不達標 當污水處理廠自身處理設施出現故障,不能正常運行時,進入污水處理廠的污水未經過處理直接排入資江。 5、突發性外部事故導致廢水事故排放 由于出現一些不可抗拒的外部原因,如停電、突發性自然災害等,造成污水處理設施停止運行,大量未經處理的廢水直接排放。臺風、暴雨、雷擊等自然災害易造成污水處理系統電力中斷、廠房坍塌、設備損壞、進水異常等事故,可能導致污水處理系統運行異常或停止運行,造成污染事故。配電室、控制室等污水處理設施因長期運行,易出現電路老化而誘發火災,從而導致污水處理廠運行中斷,引發環境污染事故。 風險防范措施 1、停電風險防范措施 在廠區內設置備用電源,當發生停電事故時,啟動備用電源,關閉排水口閥門,將污水泵入事故池內,防止廢水未經處理后直排入河。 2、進水水質不達標風險防范措施 (1)設置進、出水水質自動監測裝置及報警裝置,及時發現不良水質的進入。 (2)一旦發現進水水質異常,應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查明原因,采取有效處理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對周圍環境及財產造成的危害。 3、水量超過設計處理能力 一旦發現進水泵房的水位接近最高水位,應及時與主管部門應急領導小組聯系,進行水質應急監測并且對各接管單位進行適量協調,防止水量超過污水處理廠調節能力。 污水處理廠設立了事故池與緩沖池,避免突然的大水量沖擊造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運行發生異常。 4、設備故障及檢修造成出水水質不達標風險防范措施 (1)污水處理廠應采用雙電路供電,水泵設計應考慮備用,機械設備應采用性能可靠的優質產品。 (2)為使在事故狀態下污水處理廠儀表等設備正常運轉,必須選擇質量優良、事故率低、便于維修的產品。關鍵設備應有備用,易損部件也要有備用,在事故出現時做到及時更換。 (3)為使在事故狀態下污水處理廠能夠迅速恢復正常運行,應在主要水工建筑物的容積上留有相應的緩沖能力,并配有相應的設備(如回流泵、回流管道、閥門等)。 (4)加強事故隱患監控,定期巡檢、調節、保養、維修。及時發現有可能引起事故的異常運行苗頭,消除事故隱患。 (5)嚴格控制處理單元的水量、水質、停留時間、負荷強度等工藝參數,確保處理效果的穩定性。配備流量、水質自動分析監控儀器,定期取樣監測。操作人員及時調整,使設備處于最佳工況。如發現不正常現象,就需立即采取預防措施。 (6)在污水處理廠尾水排入專用管道前,設置閥門,并定時查看尾水在線監控系統的運行情況,記錄相關數值,在發現尾水排放指標超過限值或在線監控系統發生故障自動報警時,關閉管道閘門,防止未經處理或超標尾水排入資江。 一旦出現故障導致出水水質超標,污水處理廠立即啟動應急預案,關閉出水閥門,園區協調查明水質超標原因,整改后將污水泵回重新處理。 5、突發性外部事故防范措施 突發性外部事故主要包括極端暴雨天氣及發生地震。主管部門應組織各單位在暴雨預報后對各自設備進行檢修,確保設備工作正常,暴雨期間,污水處理廠應安排專員觀察進水泵房水位,若污水接近最高水位則立即通知相關單位啟動應急預案,防止污水處理廠生化池發生溢滿事故。 6、其它風險防范措施 (1)規范管理,制定應急事故處置預案 根據污水處理廠事故成因,分別制定應急處置預案,做到管理有序、操作規范、巡查到位,把安全生產放在首位。 (2)加強職工培訓,提高安全意識 嚴格執行持證上崗制度。在生產過程中,要按照相關規定對管理、技術、生產等人員定期進行操作技術、安全知識等培訓,提高操作技術水平,強化風險意識,從人的因素上杜絕風險事故產生。 (3)強化運行管理,故障處置及時 強化系統安全檢查、巡查,健全巡檢檔案。對關鍵設備做好備品備件儲存、保養。強化自然災害防范,做好防雷、防風設備維護。在做好雙電路供電保障的同時,自備供電設備要定期檢查、調試。 (4)建立信息互通,共同處置 污水處理廠應與地方政府、環保、水利等相關部門建立信息互通機制,當發生故障時,應在1小時內通報相關部門,會同相關部門成立應急處理小組,協同處置污染事故。政府部門負責指揮、協調,水利部門負責水利工程調度、水污染調查;環保部門組織開展應急監測、水污染情況通報等。各相關部門在政府部門統一指揮下,協同工作,將事故影響控制在最小范圍,影響程度控制在最低,后期處理最徹底。 事故應急措施 1、環境風險源排查和預警響應措施 (1)當污水處理設備發生故障,可能造成污水的超標排放時,向上一級反饋,發出預警。 (2)當設備發生故障,首先啟用備用設備,向現場主要負責人匯報,安排檢修。 (3)啟用備用設備,如出水質仍不能達到排放標準,向廠區主要領導匯報,要求減少進水量或停止進水。 (4)設備故障排除后,盡早投入正常運行。 (5)如設備、設施發生嚴重故障,進水水位達到超高水位,則升一級至超高水位預警,啟動備用設備。 (6)設備定期檢修保養,定期互換運轉,閑置期進行檢修調試,保證備用設備100%完好。 2、進水水質超標可能造成出水的超標排放時,發出預警 (1)當出現不正常指標時,應及時向領導小組匯報,井召集相關人員對情況進行分析,立即調整處理工藝,并采取相應措施,如控制進水量、稀釋進水水質等方法來達到達標排放,預警解除。 (2)當進行相應工藝調整后,仍然不足以應對時,應及時向廠領導及婁底市生態環境局新化分局匯報,以避免污水對環境的危害。 (3)做好相關記錄。 3、進水水量超過處理能力(包括突逢暴雨)可能造成超高水位預警 (1)開足各部門設計額定處理能力的所有設備; (2)如仍不能降低水位,立即向上一級應急辦公室聯系,要求其開啟應急閘門,將污水排入政府規劃的可儲存污水的指定地點,事故解除后,由政府行管部門陸續排入管網,再進行處理。 (3)及時跟環保主管部門匯報污水處理站出現的突發性情況以及采取的措施,以取得幫助。 (4)做好相關記錄。 4、停電事故 (1)在遇到突發事件停電,操作人員首先須保持冷靜,并且能快速采取相應的應急措施以保證設施的正常進行。 (2)及時向運行主管報告,并聽候指示。 (3)采取相應的措施:1)致電電力局調度室詢問是否為拉閘限電;2)及時向領導匯報情況,聽候指示或采取相應的措施。 (4)對于以上可能發生的給周圍環境或流域造成影響和損害的突發事件,應當報告環保部門并立即通知周圍相關單位和群眾,采取有效防范措施,避免遭受損失。 (5)在應急處理過程中需要應急物資時,對已有儲備的物資,由領導小組負責調用,對儲備不足或尚未儲備的應急物資,由領導小組商請有關部門組織調運。 5、非正常排放應急監測 突發環境事件時,建設單位應迅速組織監測人員趕赴現場,根據事件現場的污染因子和波及范圍,對周邊環境進行應急監測。環境應急監測組負責對事故現場進行取樣和監測,及時掌握附近水系分布擴散區域,指導救援小組采取措施降低污染物濃度值,直到達到國家標準。如果需要可請其他有資質的監測機構進行支援監測。 應急監測的頻次根據事故發生的時間而有所變化,根據污染物的狀況,在事發初期應當增加頻次,不少于2h采樣一次;待摸清污染規律后可適當減少,不少于6h一次;應急終止后可24h一次進行取樣。至影響完全消除后方可停止取樣。 (九)入河排污口設置合理性分析 1、水功能區管理相符性分析 本入河排污口納污河段為資江新化~安化保留區,按照《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執行III類水質。本項目排污口不在飲用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區等禁止排污口設置水域;且根據分析預測結果可知,排污口的設置不改變最終納污水體所處水功能區及下游水功能的使用功能,也不影響相鄰水功能區的使用。同時新化縣游家鎮污水處理廠的運行改變了區域生活污水直排現象,減少了污染物排放量,對資江現狀水質具有改善作用。因此項目排污口設置符合水功能區管理要求。 2、排污口位置合理性分析 新化縣游家鎮污水處理廠處理本次論證規模為600噸每天,排污量相對較小,排污口位于新化縣游家鎮七畝大丘水塘,經緯度為E111°15′52.049″,N27°48′12.820″。廢水經管道從廠區北側經管道排放入濕地(七畝大丘水塘)后進入調蓄池,經涵閘后排入資江,入資江處經緯度為E111°15′52.049″,N27°48′12.820″。七畝大丘水塘現狀四周均已采用漿砌石圍擋,在北側設置管道主要接納上游自然溝渠匯水和游家鎮鎮區的雨水,不用于灌溉,無環境使用功能,濕地對于污水有一定凈化作用。本次入河排污口入資江處標高高于資江常水位,有利于重力自流排水的設置。調蓄池配套水泵,在暴雨天氣可以通過水泵將水抽送入資江。 綜上所述,新化縣游家鎮污水處理廠入河排污口位置基本合理,滿足排污口設置要求。 3、污水處理措施及效果 污水處理廠對主要污染物處理程度是確定污水處理工藝的基本依據,而處理程度可以通過污水系統來水中主要污染物總量和受納水體對主要污染物允許排放的總量來確定,這可以充分利用受納水體本身的環境容量,尋求與之相適應的處理工藝以獲得最為經濟的工程建設方案,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水處理廠的建設投資和運行費用。本項目工程污水處理工藝采用《湖南省鄉鎮排水與污水處理工程專項規劃設計技術導引》(湖南省住房和 城鄉建設廳,2019年),本次污水處理廠處理工藝采用推薦的處理工藝:預處理+一體化AAO+UV消毒處理工藝。目前污水處理廠運行正常,據污水處理廠驗收監測及在線監測結果可知,項目尾水可穩定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工程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及修改單中一級B標準,處理效果良好。 4、河段河床穩定性和防洪影響分析 根據《新化縣城市總體規劃》(2001-2020年),縣城防洪標準按50年一遇進行設防。城市規劃區沿資江河堤設防,防洪設施滿足流域開發規劃和城市跨河建設的需要。根據可研,新化縣游家鎮污水處理廠廠區按50年一遇防洪標準設防,防洪安全依靠城市防洪堤,廠區設計出水標高高于常水位,洪水季節通過出水提升泵站排放,保證廠區在50年一遇洪水位時能正常運行。因此,新化縣游家鎮污水處理廠排污口設置滿足防洪要求。 5、排放總量合理性分析 本工程最終納污水體為資江,本項目排污口下游論證范圍內河段納污能力為COD為25679.9-68867.9 t/a、NH3-N為1702.12-6025.63t/a。在本項目正常排水強度下,污染物排放量:COD=21.9t/a、NH3-N=2.92t/a,遠遠小于水域最低納污能力,滿足資江枯水期納污能力要求,不會超出水功能區限制排污總量,符合總量控制的要求。 6、入河排污口排放時期合理性 本項目尾水排放不設定特殊時段,是廢水處理后隨時排放,基本上能保障均勻排放,不會在某一個時段集中排放,這樣對于地表水體稀釋污染物的過程更為均勻,避免一次性排入河道引起明顯水質影響。 7、綜合效益分析 環境效益:新化縣游家鎮污水處理廠建成投產后,游家鎮生活污水散排亂排的問題將會得到極大改善,游家鎮區域內的生活污水收集率將會顯著提高。區域生活污水經污水處理廠處理后達標后排放,水污染物的入河排放量將得到大幅度的削減,可有效改善區域水環境質量,其中年削減COD35.04t、氨氮7.3008、總磷0.55t,其環境效益顯著。 社會效益:提升城鎮污水的收集量也是衡量城市現代化水平的標志之一,它是保護區域水資源和生態平衡的前提。項目區域生活污水得到有效處理,一方面可以改善游家鎮及下游區域水環境質量,為游家鎮及周邊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環境,同時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公眾宣傳進一步強化居民的環保意識。 經濟效益:本項目建設不但具有直接經濟效益,更重要是其產生的間接經濟效益。本項目實施將使地區改善社會經濟發展環境,為地區經濟發展帶來諸多益處:(1)生態環境的改善能促使游家鎮各行各業獲得更好的發展條件,從而提高居民的就業率,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此外,污水處理廠的正常運營還能夠產生一定的經濟收益,對于地方財政的貢獻也不容忽視。(2)污水處理工程可以有效地防止疾病傳播,提高城鎮衛生水平,保障居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從而降低居民醫藥費開支,獲得一定的間接經濟效益。 二、專家評審結論 專家評審結論:《論證報告》編制符合相關技術規范要求,內容較全面,對入河排污口的位置、排水方式、入河排放總量、污水中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以及污水排放對水功能區水質、水生態的影響進行了論證,內容符合入河排污口設置論證的要求,提出的排污口規范化建設、污水排放監控方案總體可行。論證過程闡述較合理,論證結論總體可信,專家組同意通過評審。《論證報告》經修改完善后,可作為入河排污口設置的技術依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