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長沙至城陵磯一級航道建設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擬審批公示
經審議,我廳擬于近期對湘江長沙至城陵磯一級航道建設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進行批復,現就項目環評相關情況予以公示5個工作日。如有意見,請在公示期內向我廳來信來電進行反映。
聯系地址:長沙市萬家麗中路三段118號 郵編:410014
聯系電話:0731-85698065
聽證告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自公示之日起五個工作日內申請人、利害關系人可對以下擬作出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批復決定提出聽證申請。
湘江長沙至城陵磯一級航道建設工程 |
|
建設地點 |
湖南長沙望城區,岳陽市湘陰縣、汨羅市、屈原管理區、岳陽縣、君山區、岳陽樓區。 |
建設單位 |
湖南省水運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
環境影響評價機構 |
中海環境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
項目概況 |
湖南省水運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擬投資32.03億元建設湘江長沙至城陵磯一級航道建設工程(以下簡稱“該工程”),其中環保投資2550.45萬元。2023年10月湖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以《關于湘江長沙至城陵磯一級航道建設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復》(湘發改基礎〔2023〕734號)對該工程的可研進行了批復。該工程位于湘江尾閭及湘江洞庭湖段,起于長沙市的長沙綜合樞紐,終點位于長江干線航道入湘門戶城陵磯,途徑長沙市望城區,岳陽市湘陰縣、汨羅市、屈原管理區、岳陽縣、君山區、岳陽樓區等2個市、7個縣(縣級市、區),總長146km。按3000噸級航道標準整治,航道設計尺度為4.5×135×550m(水深×航寬×彎曲半徑),整治灘險34處,護底工程1處、護岸和護灘工程1處;建設長沙樞紐三線船閘工程,閘室有效尺度365m×34m×5.6m(長×寬×門檻水深);建設航標工程187處、提質改造管理設施5處,配備各類工作船、無人機等設備;長沙樞紐至蘆林潭航段配設遙測遙控終端、升級數字航道、增設5個電子卡口、升級2處AIS基站為標準基站、-建設27個CCTV視頻監控點;對2座橋梁進行防撞設計,對4座橋梁進行礙航處置。工程永久地面積33.2257公頃,臨時占地27.792公頃。土方開挖及疏浚量1338.043萬方,綜合利用方218.87萬方,棄渣場消納77.21萬方,其余依法依規交由望城區產業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和湘陰縣河道砂石行政執法大隊接收消納。該工程長沙樞紐三線船閘、航道疏浚工程、整治工程、護岸、護底及護灘工程均避讓各類生態敏感區。該工程永久占地33.2257公頃,工程用地已取得湖南省建設項目用地預審與選址意見書(用字第430000202200120號);涉及城鎮開發邊界線,已取得長沙市望城區人民政府關于用地納入國土空間規劃的承諾函。根據環境影響報告書結論、專家評審意見、湖南省生態環境事務中心《關于<湘江長沙至城陵磯一級航道建設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技術評估意見的報告》(湘環事評環〔2024〕16號)以及長沙市和岳陽市生態環境局的預審意見,該工程符合相關規劃要求,在全面落實環境影響報告書及本批復提出的各項生態環境保護措施的前提下,工程建設對環境的不利影響能夠得到有效緩解和控制,我廳原則同意該工程建設。 |
主要環境影響及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 |
工程在建設和運營過程中,須全面落實環境影響報告書提出的各項環保措施,并著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強沿線生態保護工作。優化施工方案和施工時間,設置電子圍欄嚴控疏浚邊界,嚴格控制施工范圍,避開魚類、蚌類和長江江豚等重要水生生物繁殖和洄游高峰期;做好施工期驅豚驅魚工作,加強珍稀瀕危水生生物監測與巡查,一旦發現長江江豚等珍稀水生生物活動,立即暫停施工,并及時向相關部門報告,避免意外傷害;優化濠河口護岸工程選址,避免拋石鎮腳占用生態保護紅線,涉水作業安排在枯水期,加強施工管理和監督,嚴控施工紅線;濠河口護灘工程疏浚土回填時,在湘江岸線處設置防污簾,減少懸浮泥沙對生態保護紅線的影響;開展底棲動物、魚類等人工增殖放流,恢復水生生態;臨時用地應及時進行生態恢復;運營期航行船舶經過長江江豚主要棲息地應設定25km/h限速,并管控枯水季通行船舶密度和數量,相鄰兩船舶間距不小于200m;鳥類遷徙高峰期,船舶在保護區航段夜間航行時應加強對船舶燈光的管控。 (二)嚴格落實水污染防治措施。嚴格控制涉水施工范圍,施工時精確定位,嚴禁越界疏浚及誤入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內施工;疏浚物余水經沉淀處理達標后方可回流湘江。船閘施工廢水納管或處理后回用,均不外排;涉及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水質監測考核斷面疏浚施工前應向當地生態環境行政主管部門報備。11#疏浚點施工前應告知望城區銅官水廠,32#、33#疏浚點施工前應告知湘陰縣自來水廠。在湘陰縣湘江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江段疏浚前,應落實臨時應急飲用水水源取水口,將取水設施安全納入工程監理范圍,確保32#、33#疏浚點施工時啟動臨時應急取水口為湘陰縣自來水公司供水。優化施工時段,盡量做到11#、32#、33#疏浚點施工時不取水、取水時不施工。疏浚時設置防污簾半封閉施工,減少疏浚活動懸浮物外溢帶來的水質影響。疏浚作業期間進行跟蹤水質監測,在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邊界、取水口設置水質自動監控點,實時監控疏浚水域水質指標,發現水質異常立即停止疏浚作業,及時報告水廠、自來水公司和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啟動環境應急預案;妥善收集處置各類污廢水,船舶污水經船舶自帶的油水分離裝置處理后暫存于船舶自帶容器中生活污水暫存于船舶自帶容器中,到港后由港口岸上污水接收單位處理或由當地船舶污染物接收企業接收,不向地表水體排放廢水。 (三)嚴格落實大氣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期對各施工場地和施工道路定期灑水,最大限度減少起塵量,縮短揚塵污染的時段和污染范圍;水泥、石灰等容易飛散的物料用遮蓋防揚塵,運送時應加蓋蓬布;施工基地內料場、皮帶機通廊以及攪拌機樓采用全封閉設計,混凝土拌合系統應配備除塵設施,粉塵達標排放;濠河口護灘工程回填陸域形成后,及時進行植被恢復,減少場地風力揚塵對環境空氣的影響。運營期加強船舶管理,禁止大氣污染物排放不達標的船舶進入水域。 (四)嚴格落實噪聲污染防治。加強施工期噪聲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機械盡量選用低噪聲的設施設備;項目工程設計中應選用低噪聲的閘、閥門啟閉機,運營期加強船閘廣播播報時間和音量管控、船舶過閘期間禁止鳴笛等,減緩船閘噪聲對夜間聲環境的影響。 (五)嚴格落實固體廢物處置措施。在疏浚前,根據《土壤環境質量 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15618-2018)風險篩選值標準,對不同疏浚點底泥取樣,開展污染物監測,確定為符合標準要求方可上岸消納或綜合利用,否則由專業單位進行無害化處理。施工疏浚物及開挖方優先利用于本工程,其余部分應依法依規處置,避免出現假借航道疏浚名義非法采砂。生活垃圾經收集后,交由當地環衛部門統一處理;廢油等危險廢物委托有資質的單位處置;船舶垃圾交由船舶污染物接收單位接收,禁止向水域傾倒。 (六)嚴格落實環境風險防范措施。加強航道及通航船舶導航、助航管制,防范船舶溢油泄漏等環境風險事故。制定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并與當地政府和海事主管部門建立應急聯動機制,充分利用周邊應急資源,配備必要的應急設備和器材,開展環境風險事故應急演練。 |
公眾參與情況 |
按照《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辦法》,采取網絡及報紙公示、張貼公告方式開展公眾參與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