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環評與排污許可工作座談會(華南片區)在長召開
生態環境部評估中心日前在長沙組織召開“十四五”環評與排污許可工作座談會(華南片區),謀劃環評與排污許可“十四五”重點改革任務,推動構建以排污許可制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監管制度體系,促進環評與排污許可深度銜接。座談會由生態環境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副主任鄒世英主持。民進湖南省委會主委、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正廳長級)潘碧靈,省生態環境事務中心主任劉翔出席。
潘碧靈在致辭中指出,近年來,湖南按照構建以排污許可證為核心、固定污染源“一證式”管理思路,積極推動排污許可證制度改革,共計完成所有行業固定污染源清理整頓和排污許可發證登記86593家,于2020年7月底前實現了發證、登記雙清零,并嚴守質量紅線,不斷優化排污許可發證質量,扎實推進工作進展。今年更是采取積極措施推進“雙百工作任務(3年內排污許可證質量審核率100%,1年內執行報告審核率100%)”,結合湖南產業特點,對22個重點行業開展證書審核工作。與此同時,還在常德(國家級)、長沙、衡陽、自治州(省級)開展環評與排污許可試點工作。目前已經完成執證排污單位2020年年度執行報告提交率審核工作,重點管理排污許可證、簡化管理排污許可證、整改通知書、排污登記、關閉或不予核發排污許可證企業已完成既定任務的線上核查工作,正進行現場核查工作。下一步,湖南將認真落實本次座談會精神,吸納兄弟省份的先進經驗,博采眾長,科學謀劃“十四五”環評與排污許可工作,推動湖南“三高四新”戰略實施,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鄒世英指出,排污許可制度改革經歷了幾代環保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在去年完成了“全覆蓋”,為排污許可制的深入實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這項工作首次摸清了全國固定污染源的底數,可以將對企業污染物排放控制的所有要求銜接融合到排污許可證中,將監測數據、執法數據等信息共享到一個平臺,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要清醒的認識到這項工作的長期性和艱巨性,在排污許可制度這個“基石”上推動形成閉環管理,以期構建“環評、總量管準入,許可、標準管排污,監測、執法管落實,環統、考核管效果”的固定污染源生態環境管理體系。要充分吸收各地分享的先進做法和經驗,不斷開拓工作思路,促進環評和排污許可工作的提高,起到相互借鑒、相互學習、追趕超越的作用。同時希望各地繼續加強工作交流,互幫互助,共同推進“十四五”環評與排污許可工作再上新臺階。他表示,部評估中心作為生態環境部排污許可制改革的技術支持單位,會一如既往地配合生態環境部,做好對各省(區、市)的幫扶指導。
座談會邀請華南片區5省(區、市)生態環境廳環評處及各廳技術支持機構的代表,湖南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處室負責人,湖南省生態環境事務中心代表,湖北省荊門市、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海南省海口市、湖南省內各市州生態環境局代表以及湖南華菱漣源鋼鐵有限公司和湖南華聯瓷業股份有限公司代表參加,與會代表就排污許可制度改革以來,各地在環評與排污許可銜接、排污許可證后管理與監管執法等方面的經驗和做法,以及落實《關于構建以排污許可制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監管制度體系實施方案》試點工作進展情況進行了廣泛交流,就如何保障“十四五”環評與排污許可工作的有序推進作了研究探討,分享了環評與排污許可銜接、排污許可證后管理、監管執法工作、排污許可平臺建設等方面的實踐經驗。會議還特邀山東省煙臺市生態環境局進行了經驗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