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三線一單”2022年成果落地應用展示】之六 雙峰縣:執“三線一單”之筆 繪農機特色小鎮藍圖
◆中國環境報通訊員劉小惠 梁旦華 陳強
近年來,湖南省雙峰縣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以“三線一單”為指導,從打造“永豐農機特色小鎮”入手,在“優化創新”上下實功,在革舊鼎新中不斷提升“龍頭牽引力、產業競爭力、市場擴張力”,走出了一條具有雙峰特色的農機高質量發展之路。2019-2021年該縣農機累計產值達174億元,累計稅收6億元,新增就業人員1萬人以上,該縣農機已成為代表雙峰形象、湖南形象的獨具特色的“新名片”。
雙峰縣農機制造業發端于建國初期,歷年來是該縣的傳統主導產業。目前,全縣共有各類農機生產、經營企業200多家,規模以上企業67家,主要產品有微型組合米機、三輪車、鍘草機、薯類加工機、耕整機、水稻聯合收割機、玉米脫粒機、粉碎機、磨漿機、壓面機、水泵等60多個品種300多種型號。2020年,年產微型組合米機、粉碎機、耕整機、徽型水稻聯合收割機、三輪運輸車、電機等1000多萬臺套,產值達90余億元。
優化規劃設計,打造特色小鎮
2020年以前,雙峰縣農機產業存在16個鄉鎮(街道)遍地開花的局面,開發布局“散、小、亂”,環境污染防治投入不足,產業創新與推廣應用能力不足、安全生產隱患較嚴重等問題困擾著企業、周邊群眾,更嚴重制約了全縣農機產業“綠色發展”的步伐。
2020年9月《湖南省“三線一單”生態環境總體管控要求暨省級以上產業園區生態環境準入清單》發布,雙峰縣人民政府充分運用“三線一單”成果,堅持開門編規劃、高標編規劃、嚴肅編規劃,科學規劃、整合產能,將原來農機企業相對集中的東華、東塘工業區納入永豐農機特色小鎮范圍。
同時,根據“三線一單”要求,雙峰縣按優先保護單元、一般管控單元、重點保護單元實行科學規劃,規劃總用地面積達3.3平方公里,通過編制《雙峰縣農機特色小鎮規劃設計》《雙峰縣農機特色產業小鎮總體規劃》,從總體要求、產業定位、發展目標、發展思路、空間布局、建設運營等方面對小鎮的建設發展進行明確定位,科學布局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總計投資30多億元,力求將雙峰打造成為農機生產示范基地、全國農機集散基地、全國農機交易中心、全國農機文化體驗中心、全國農機特色產業第一城。
永豐農機特色小鎮總體規劃效果圖
目前,該縣永豐農機特色小鎮已初具規模,并被列入湖南省首批12個示范型特色小鎮之一。
嚴格環境準入,打造綠色小鎮
按照“三線一單”管控要求,雙峰縣引導原來企業升級改造、搬遷入園,園區農機制造行業嚴格禁止使用高污染燃料,全部淘汰燃煤設施,按技術規范升級改造生物質燃料設施污染防治設備,逐步使用燃氣、電等窯爐設備,引導企業共享噴塑、烘烤生產線,把好項目環評審批關,嚴格執行大氣污染因子排放標準。同時,對不符合“三線一單”管控要求和小鎮產業定位的企業進行清退,土地重新布局利用。
湖南勁松機械有限公司產品展廳一角
雙峰縣積極引進低污染、能耗低、技術含量高的農機產業項目,通過在農機產品的設計、研發、創新上進行“補鏈”,在農機產業的延伸配套、融合、衍生和品牌打造上進行“延鏈”,在農機博覽、展覽、示范及交易等功能完善的拓展上進行“強鏈”等措施,實現小鎮“三生融合”發展。
如今,小鎮內所有新進項目均使用清潔能源,工藝廢氣得到有效收集和治理;鎮區內雨污管網完善,全部排入經開區污水處理廠處理,排放達標;各企業固廢得到綜合利用或妥善處置,企業產生的危險廢物均合法處置。
實行政策扶植、打造服務小鎮
根據《湖南省支持省級特色產業小鎮發展的政策意見(2019-2021年)》的要求,雙峰縣對保障小鎮建設用地、降低企業運行成本、強化改革創新、支持重點項目建設、支持開展聯合研發、鼓勵特色產業鏈招商、支持物流電商配套、提高產業開放水平、支持品牌推廣、美化人居環境等方面對永豐農機特色小鎮的建設給予了大力支持。
雙峰縣將糧食、生豬等重要農畜產品所需機具全部納入農機補貼范圍,應補盡補;將育秧、烘干、標準化豬舍、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等方面成套裝備納入農機新產品補貼試點范圍,加快推廣應用步伐。鼓勵農機企業技術改造和轉型升級,并給予政策和資金扶持,支持農機企業申報污染防治項目資金。
湖南勁松機械廠區一角
雙峰縣全面落實“放管服”改革,不斷提升環評與排污許可“放管服”管理水平。加強指導企業填報環評備案、排污許可登記、引導企業查詢《環境影響評價信用平臺》,公開環評審批正面清單和生態環境準入條件、公開承諾審批時限、項目審批網上公示等。公開咨詢電話,為小微企業提供環評咨詢,避免合作企業“走冤枉路”“花冤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