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骚b,天堂无码人妻精品av一区,久久国产一区二区,天天射久久

首頁>湖南省生態環境事務中心>政策研究>政策法規標準

關于進一步優化重污染天氣應對機制的指導意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生態環境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生態環境局:

  為鞏固空氣質量改善成果,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推動經濟和社會綠色高質量發展,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提出的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任務要求,聚焦重點污染物、重點時段、重點區域,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現就進一步優化重污染天氣應對機制提出指導意見如下。

  一、優化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規則

  統一以空氣質量指數(AQI)為預警分級指標,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以下簡稱重點區域)省(自治區、直轄市)、地級城市、縣(以下簡稱省市縣)黃色預警以預測日AQI>200或日AQI>150持續48小時及以上、橙色預警以預測日AQI>200持續48小時或日AQI>150持續72小時及以上、紅色預警以預測日AQI>200持續72小時且日AQI>300持續24小時及以上為分級標準,其他近三年仍出現重污染日的省市縣原則上參照執行。

  對不同污染物造成的重污染天氣,采取差異化應對措施。因細顆粒物(PM2.5)污染造成的重污染天氣,應嚴格按照大氣法第九十六條有關規定積極應對,應急減排措施應依法按照國家有關技術指南制定。因臭氧(O3)污染造成的重污染天氣,應及時向社會發布健康提示信息,同時加強對揮發性有機物(VOCs)和氮氧化物(NOx)排放源的日常監管。因沙塵、山火、局地揚沙、國境外傳輸等不可控因素造成的重污染天氣,應及時向社會發布健康提示信息,引導公眾采取健康防護措施,可視情采取加強揚塵源管控等措施。

  二、規范重污染天氣應對工作

  當預測到未來空氣質量可能達到預警分級標準時,各地應及時確定預警等級,原則上提前48小時及以上發布預警信息,按既定時間啟動應急響應;或按照所在區域應急聯動統一要求,及時發布預警信息,啟動應急響應。當預測發生前后兩次重污染天氣,且間隔時間未達到36小時時,應按一次重污染天氣從高等級應對。預警信息發布后,應急響應前,空氣質量預測結果發生變化,與預警信息不符的,應結合實際情況及時調整預警等級或取消預警。應急響應后,當空氣質量預測結果或監測數據達到更高預警等級時,應及時提高預警等級,升級應急響應措施;當預測未來空氣質量改善,且將持續36小時及以上時,應降低預警等級或解除應急響應,并提前發布信息。

  各地應根據預測預報結果和預警分級標準,依法依規及時啟動和解除應急響應,不得出現達到啟動條件但未啟動、達到解除條件而未解除的情況;不得以完成空氣質量改善目標為理由,隨意發布預警信息并啟動應急響應、提高預警等級、延長響應時間。各地應在預警信息發布或應急響應解除當天將相關信息通過空氣質量預報聯網信息發布管理平臺報送生態環境部。空氣質量預測預報信息應向社會公開發布。

  三、強化區域應急聯動

  綜合考慮氣象、地形、污染傳輸特點等因素,合理劃分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區域。各區域應強化重污染天氣區域應急聯動,明確組織協調單位。其中,生態環境部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應急聯動組織協調單位,同時加強對各區域應急聯動的指導;汾渭平原大氣污染防治協作小組辦公室為汾渭平原應急聯動組織協調單位;長三角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協作小組辦公室為長三角地區應急聯動組織協調單位;長江中游城市群、東北地區、天山北坡城市群、成渝地區等已建立聯防聯控機制的區域,應盡快明確應急聯動組織協調單位;鼓勵其他鄰近省份、跨省交界城市、省內交界城市建立重污染天氣應急聯動機制并明確應急聯動組織協調單位。

  各區域應急聯動組織協調單位應加強空氣質量形勢聯合研判,預測到將發生區域性重污染天氣過程時,及時通報區域預警提示信息,明確應急聯動范圍、預警等級和應急響應時間,組織開展應急聯動。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應嚴格按照區域預警提示信息要求,及時組織所轄市縣開展區域應急聯動,省內應急聯動城市原則上啟動同一等級預警,預警等級和應急響應時間不再依據城市預測預報結果確定。各地應將區域應急聯動有關要求納入應急預案。

  四、加快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制修訂

  省(自治區、直轄市)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配合本級人民政府并指導市縣人民政府做好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的制修訂工作。已經按《重污染天氣消除攻堅行動方案》預警分級標準完成應急預案制修訂的地方,應對照本指導意見有關要求及時進行更新;尚未完成應急預案制修訂的地方,應按本指導意見有關要求開展應急預案制修訂工作,并于2024年3月底前完成。應急預案制修訂后應向上一級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備案,同時向社會公布。應急預案應結合實際,建立責任體系,明確組織機構、職責和責任人,強化部門協作,形成重污染天氣應對合力。應急預案應充分考慮保障民生、保障城市正常運轉等有關需求,盡量減輕對人民群眾正常生產生活的影響。

  五、加強重污染天氣應對效果評估

  省、市兩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研究建立針對重污染天氣應對的事前研判、事中跟蹤、事后評估技術體系。加強空氣質量預測預報能力建設和專業人員配備,完善預測預報和形勢分析的會商機制,建立重污染天氣案例庫,及時對污染過程預測預報準確性進行評估,進一步提高空氣質量72小時預測預報準確率,尤其是重污染天氣過程的預測預報準確率,確保污染過程不漏報;2025年年底前,省、市具備7—10天預報能力,區域具備15天預報能力。推進多源清單融合,動態更新排放清單,及時掌握本地源排放情況,重污染過程期間開展動態成因分析,研判污染來源貢獻。及時組織專家對重污染天氣過程進行分析解讀,及時回應公眾關切。開展應對措施落實情況及減排效果分析,加強應急預案實施效果評估,并根據評估結果不斷優化完善應急預案。生態環境部根據需要對地方重污染天氣應對工作進行評估,如發現存在應急響應啟動和解除明顯不規范、應對措施不落實問題突出等情形的,將視情進行通報。

  現行重污染天氣應對政策文件有關要求,如與本指導意見不一致的,以本指導意見為準。

  生態環境部

  2024年1月22日

  (此件社會公開)

  抄送: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辦公廳,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辦公廳。

  生態環境部辦公廳2024年1月23日印發

  解讀:一圖讀懂 | 《關于進一步優化重污染天氣應對機制的指導意見》

foot
網站鏈接

主辦單位:湖南省生態環境廳
承辦單位:湖南省生態環境事務中心
地址:長沙市萬家麗中路三段106號
備案號:湘ICP備2021020990號-1
網站標識碼:4300000056

網站聯系電話:0731-85698032(僅受理網站建設維護相關事宜)
郵 編:410014    
版權所有:湖南省生態環境廳
湘公網安備 43011102000964號